不好好写代码摸鱼时的一些感想

 

一些碎碎念, 不看也罢. -w-

突然有感而发.

起因是昨天笔记本硬盘满了, 然后开始把回收站里的几十个 G 的文件移到我的存储服务器里.

是的… 与某些喜欢删一个文件清一次回收站的人恰好相反, 我从来不清回收站, 如果回收站满了我还会把里面所有的文件转移出去归档存好…

至于为什么, 只是我觉得可能将来某一天会再用到它们. (这种事也确实常常发生.)

在等它复制的时候, 我就无聊地翻看我之前各种文件的备份和归档, 也尝试搜索了一下我以前写过的代码, 居然在上上台电脑的重装系统的备份的一个角落找到了很久以前写的几份代码.

看修改时间应该是初三的时候写的.

其中有一个”黑暗森林模拟器”, 是拿 Java swing 写的 GUI, 大概是当时读完三体觉得好玩来写的, 洋洋洒洒写了千来行, 虽然啥也没模拟出来.

其中还有一个 Python HTTP 服务器, 写了 500 行. 它没用 Django, 没用 Flask, 没调什么杂七杂八的包, 甚至没用 CGI 来写. 当时的我… 从 socket 开始纯手工实现了一个 HTTP Server, 就单线程的 TCP Listen, 然后解析 HTTP 请求内容, 然后处理, 最后再构造一个 HTTP 响应发回去.

通过注释和变量名我推测这是我当时在安卓手机上搭建 HTTP 服务器用的.

我记不清当时为什么选择纯手工的方法来实现, 但绝对不是为了学习 HTTP 协议. 大概率是, 当时我不知道 Flask, 又想用 Python 实现一些功能, 就直接按着资料实现了 HTTP 协议.

如果让现在的我想一百种方法去搭建一个 HTTP 服务器, 我也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手动去实现一个. 的确, 这种做法可以说没有任何优势, 有成千上万的成熟,完善,简单的代替方案.

当年那种勇敢而愚蠢的方法早就被我默默抛弃了.

随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 我也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和强迫症, 希望自己写出的代码更完美. 工具的使用让代码越来越简短, 在犹豫和纠结什么是最佳实践的同时已经很久没有自己创造过大一点的项目了. 可能部分原因是没有时间, 但主要还是因为过于追求所谓的 “Best Practice” 一直进展缓慢.

现在突然发现这种强迫症好像并不是那么必要, 毕竟谱写一段代码创造一个项目这件事本身就足够令人激动了.

望共勉.

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发布.

作者: lyc8503, 文章链接: https://blog.lyc8503.net/post/reflection-2022/
如果本文给你带来了帮助或让你觉得有趣, 可以考虑赞助我¬_¬